《态度》 —— 喜欢看吴军吹牛

第一次看到吴军这个名字,是在谷歌的黑板报上。当时他在板报上连载一系列文章,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荒废校区,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今天的硅谷的故事。从仙童公司的八叛徒创立英特尔,直到新世纪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,以及谷歌和脸书等公司成立的历史。这一系列文章既不是日常见到的如何创业的鸡汤,也不是从各家公司成功的经验中总结的教训,而是把我抓住科技发展的大趋势,以及公司创建时的基因,来推演了一个顺势者昌,逆势者亡的从新复盘。我很惊讶于一个从事技术的工作者,能有这样的文学功底和对史料的运用技巧。后来这套文章集结成书,名叫《浪潮之巅》。后来他还在黑板报上连载了一系列工程师会用到的数学知识,后来也集结成书——《数学之美》。我把他它在书架上,归类在“儿子数学兴趣培养”之下。

2016年,Alpha Go击败了李世石,窦文涛请来吴军作为锵锵三人行的嘉宾,谈论人工智能。这是第一次看他参加访谈类节目,节目中他思路清晰,表达明确,看得出是一个经常给别人开班授课的人,但并没有很强的说教意味,不是那种高谈阔论,想法激进,指点江山式的人生导师。 看起来像是一个保守主义者。后来锵锵又请他讲过几期美国大选,他表示他本人确实是投票给共和党和特朗普的。

同年,得到App上线,知识付费着实火了。吴军也在得到开设了专栏,第一期叫做《硅谷来信》,为期一年,每个工作日给读者一封信。对于写信的这种形式,真是逼格满满。回想我上一次写信,还要追述到高中时期。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,一个星期只够和女神通一封信,真的像歌词一样:车马邮件很慢,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。我其实并不喜欢开个专栏还要装一装的感觉,但是对内容还是比较有期待的,于是就订阅了。

专栏前期的文章确实收获还是比较大的,文章涉及到常识,投资,工作,旅游,摄影和音乐等。吴军本人同时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很长的生活工作经历,但并不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式吃苦耐劳型的研究人员或程序员,他在美国高校的学术界和硅谷的工业界都取的很高成就,而且还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校董事会成员及计算机系顾问。可以说,他同时是中美两国的精英。也是他的这一系列文章帮助我认识了美国社会。

虽然我没有看过来豆瓣关于专栏的评价,但我猜评论区肯定是满满的装X犯。特别是专栏第二期《谷歌方法论》,里面还穿插几封给女儿的家书,更甚的是,还有类似:“女儿你还记得吗,你们MIT的副校长来我们家吃饭时,我们讨论…”这种文字。我到今天还记得,当时拿着手机在躺在床上看这段话时,感觉的很酸很酸,分不清是因为文字的酸,还是胳膊举着太久的酸。

一年之后的今天,当这本吴军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家书合集——《态度》放在我面前书桌上的时候,我想我应该如何看待吴军:事业上他是约翰霍普金斯的校董和计算机系的顾问,财富上他用的起拥有五千万美金门槛的高盛财富,下一代的培养上女儿的大学是MIT麻省理工。我是否应该焦虑?是否应该好好感受到他的逼格?

实话是,刚开始一定会。但当我阅读后,合上书,更多的是感谢。感谢他为我们展现了精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,感谢他展示了什么是父爱,感谢他为我们介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,感谢他提供了摆脱原生桎梏的智慧。至于吹嘘,谁有机会不想来两下呢?

最后一句话总结这本书: 仰视者,猎奇;俯视着,鄙夷;平等待之者,得真谛。